分卷阅读382
经够定安侯夫人怄气的了,可是这柳依依还非得不依不饶地说她克扣,气得她差点没晕过去。当然了,后来定安侯夫人也没有搭理她,毕竟她是占理的那一方嘛。定安侯也不好多说什么,毕竟定安侯夫人确实没有做错,娘家也不是好惹的,所以,他就自己贴补了嫁妆给柳依依。而这个柳依依嫁到常国公府之后啊,仗着国公府的势就四处得罪人。在外头跟那些曾经在书院里一起上过课的同窗们闹得关系僵得不行,这也罢了,重点是,她还目无尊长,对定安侯夫人这个嫡母也敢当众下她脸面……你是不知道,常国公夫人现在是头痛死了,真没想到这个柳依依这么神经病的,一个人把京都大半勋贵世家的宗妇都给得罪完了。”刘芳:……第258章第18章其实,贵族圈中,尤其是古代,那真是很看重名声面子的。毕竟大环境之下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的观念是非常重的。而皇家书院,又是京中勋贵世家子弟聚集学习的地方,可见,柳依依她曾经的同窗们都是什么人了。不是勋贵之家的嫡女,就是世家之中的贵女,庶出也有,但也不是个个都像她那样的。加之嫡庶之别的缘故,其实在书院里是有一些歧视,等级划分——不然刘芳这个芳华公主当初就没有那么多的特权了,别人考完试必须老老实实待着,她却可以想走就走。所以,这样的环境之下,柳依依会觉得委屈那是很正常的。就好比后世学校里,家庭优越的孩子与家庭贫困的孩子,所受到的遭遇也会不一样是一个道理。这并不是说人家有多恶毒,只是一种社会正常现象,只要不太过分,没有所谓的霸凌产生,其实都是小孩子之间的小纠纷,小矛盾。攀比一下衣着,吃食什么的,放在哪个时代都是很正常的。况,定安侯夫人是不喜欢她,可也没有真正苛待她,不然,她又如何能在皇家书院学习呢?真当人家没有办法让她回家,读不成书吗?事实上,是人家身为大家主母,没有真心跟她这么一个庶女计较罢了。可柳依依却不会这么想的,不然,她就不会这样对待曾经的同窗,也不会这般对待她的嫡母。说实话,刘芳是理解不了这种人的:人家是嫡母,你只是庶出,又不是人家亲生的,活该对你好。说句不好听,亲生的要是太过伤长辈的心,长辈也不见得会无底线地纵容——当然,那种无限溺爱孩子的长辈就不说了。那作为一个庶女,其实碰到一个稍微靠谱的嫡母,没有太过分地针对,没有动不动就要你命,想着卖掉你换取利益啥的,其实已经很不错了。这种情况下,作为晚辈,庶出女,还一朝得势后就针对嫡母,你让别的世家主母怎么想?要知道,古代,不纳妾的人家是凤毛麟角,纳妾才是大部分啊。这些世家主母最厌恶的是什么?不是妾室,不是庶出,而且不安分,有野心的庶出跟妾室。毕竟,这个时代讲什么恋爱,一生唯一什么的,真心很假。大部分的主母都是贵族嫡女出身,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就不是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,反而是更加现实的利益,尊严,体面,地位,身份等等。而妾室,若是安分,其实对于主母而言,根本不算什么,一个跟十个是没有任何区别的。况,现今安国,由于安文帝的缘故,女子更看重的是男子的责任心,品行。纳妾,要么,就婚前说明,要么就不允许。所以,安国勋贵世家的主母们,可都是脑子十分清醒的主儿,那种脑子有坑的不多,心肠恶毒的也不多。定安侯夫人掌管侯府多年,她的品行为人如何,大家都有目共睹。就算是装吧,但好歹她也装得不错,真心没有算计加害过柳依依的。在其他的主母看来,这就是一个十分大度的嫡母了。然而现在,柳依依却公然针对她,可想而知,她的名声会变成什么样。同样的,身为常国公世子夫人,她的名声也代表着常国公府的名声。这让常国公夫人如何不头疼呢?…………刘芳很理解常国公夫人的想法。柳依依嫁过去,却自己把娘家关系给弄僵了,就代表两家人的联姻纯粹白搭,毫无作用。对定安侯府不见得有什么,对常国公府却有可能是灭顶之灾。为啥?因为,有这样一个作天作地的世子夫人,常国公府今后在勋贵圈中交际,就没那么顺畅了——谁都不会喜欢一个整天针对你的神经病。柳依依所在的皇家书院大部分的女学生都是嫡出,嫁的家庭肯定也是门当户对的人家,身份不是与她相当的国公府世子夫人,就是侯府,伯府的世子夫人,甚至是亲王府世子夫人什么的。她针对的又基本都是这样的嫡女,宗妇,那以后人家举办宴会啥的,自然而然就不会再给常国公府送帖子。一家如此还好,要是家家都如此,那么常国公府以后,就得成为以前的文南伯府一样的小透明了。当然啦,要是常国公府以后富贵了,权势滔天啥的,为了利益,大多数人都还是得低下头去奉承的。然而,不算是曾经的安文帝,还是现在的安承帝(原来的太子),对常国公府都没什么好感的。除非常泽这人确实是才能出众之人,也许,他们会看在他的才干上,既往不咎。可常泽本人呢?说实话,风花雪月,诗词歌赋,哄哄小姑娘还是行的。实际上的才学,例如当官什么,他就真的差很多。就比如他在翰林院,性格自傲,跟别人相处起来就不太融洽,同僚们都不太喜欢他的。同时,常泽也不喜欢身边的这些势利庸俗的同僚。那就可想而知他未来的境遇。原本按照他的名次,在翰林院待个三年,两年的就可以外放了。但是直到同期的同僚们都走了,他才得到这么一个外放的机会,然而外放的地点却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美好。西南的杨城南县,总体而言就是两个词:荒凉,贫穷。可是他却不愿意去这样的蛮荒之地,竟然上奏折拒绝了。在位的安承帝看了,自然不会惯他这种毛病,索性就把他丢去修书了。众所周知,修书,在翰林院就是闲到不能再闲的部门。运气好,也许可以修出什么大作,名传后世,运气不好,那就真是一辈子待在这里坐冷板凳,也没人搭理你的。常泽这人